沈阳,这座东北重镇的三甲医院——辽宁省人民医院,最近上演了一出比医疗剧更荒诞的戏码:把医疗器械当传家宝,用完洗洗接着用。这操作,直接让"消毒"二字成了医疗界的黑色幽默。
你绝对想不到,在号称"东北地区十大百姓满意医院"的牌匾下,藏着怎样的秘密。护士把用过的穿刺针往消毒液里一泡,晾干后重新包装——这画面,像不像你家楼下修自行车师傅给链条上油的日常?更离谱的是,去年刚花800万升级的智能消毒追溯系统,竟成了摆设。护士长一句"以为泡酒精就能杀毒",直接暴露了医院管理层的智商盆地。
内部员工爆料,器械重复用是科室创收的潜规则。省下的耗材钱,都进了绩效奖金池。这账算得,比菜市场大妈还精明。但患者呢?他们支付的是全新器械的费用,得到的却是"二手医疗垃圾"。乙肝、梅毒这些血液传染病,可能就在这根重复使用的针头里交叉感染。这哪是治病救人,分明是谋财害命!
沈阳市卫健委的警告处罚,在舆论场激起了千层浪。网友辣评:"这处罚力度,就像给杀人犯判了个交通违章。"的确,对于年预算过亿的三甲医院来说,警告不过是挠痒痒。更讽刺的是,半年前原院长刚因受贿上千万被双开,新院长上任不到4个月就爆出这种丑闻。这医院的管理层,怕不是个"贪腐-渎职"流水线?
当三甲医院把患者安全当儿戏,当"治病救人"变成"谋财害命",信任崩塌只需一根重复使用的针头。这场医疗闹剧,该惊醒的不只是辽宁卫监部门,更是全国医疗系统。毕竟,谁也不知道,下一个被"消毒”的,会不会是自己的命。